导航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3-12-15 09:07:08 浏览量:-

一、工作情况

2023年,绍兴科技馆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契机,结合我馆工作实际,创新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基地发展质量,提高基地品牌的影响力。全年共免费开放252天,用足用好科普经费665万元,共接待观众51.6万余人次,成功申报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完成全国科技场馆助力“双减”试点城市(绍兴)项目(全国仅6个城市)结题。荣获第五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二等奖,浙江省第三届科普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

(一)科普助力“双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一是探索实施“双减”试点,塑造教育新生态。绍兴科技馆探索利用本地丰富社会资源通过科普途径开展服务“双减”的工作,组织一系列“双进”服务“双减”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积极推动科技馆资源服务“双减”工作,通过多种举措提升服务水平,圆满完成试点工作,初步构建利用服务“双减”工作模式和“绍兴特色”科技场馆助力“双减”工作实践新样态,探索了“2+2+2”的特色机制、体系和模式,即协同融合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馆校结合工作体系和教师培训体系,科普活动模式和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成果。研究制定整体实施方案、计划,印发《科技场馆助力“双减”试点城市绍兴方案工作清单》、《关于开展绍兴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通知》。利用科技馆体系资源开展服务“双减”活动300余场,参与活动青少年近32万人次。结合服务“双减”的需求,从发挥科技馆体系的角度,组织全国和全市科学教师培训2期,144家学校和场馆的183人参加培训;组织浙江省科普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1届,全省177名科普辅导员参赛。与中小学校、教科院、教研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助力科技辅导员与科学教师开展联合教研,研究开发基于科技馆教育资源的科学课程35项,跨学科课程和拓展课程65项。围绕科技馆体系,开发、征集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双减”的科学教育资源300项。举办2023年绍兴市科技辅导教师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专题培训,邀请7位国内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来自全市科普场馆、中小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学会、高校、社团机构和科教企业等62家单位的80余人参加。举办绍兴市“科普资源助力‘双减’”科学教育资源征集活动。组织科技辅导员与科学教师开展联合教研,研究开发科学教育场馆研学类课程资源,目前已开发《导体检测小助手》、《探究回旋飞行的秘密》、《下雨报警器》等科学教育研学课程10节。

二是创新馆校结合模式,赋能“双减”搭桥梁。绍兴市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全年累计接待师生2万余人,举行“科学快乐学”活动10场。开展“天宫课堂”地面课堂,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联合印发《绍兴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动科普场馆资源服务“双减”实施方案》,通过发挥全市科普场馆的科普阵地作用,深入实施五大服务、16条举措。组织全市科技文化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展“双进”服务“双减”活动3次。组织“助力乡村科教 追梦科学之光”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等进校园4次。

三是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助力科普显担当。绍兴科技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先进示范作用,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近年来,绍兴科技馆已实现与各大高校的长期合作,向高校常规化招募志愿者,同时通过志愿汇、志愿浙江和大美志愿等平台发布活动,积极向社会招募科普志愿者。2023年共计招募志愿者2500余人次,开展大篷车进校园等科普辅导活动70余场。科普大篷车下基层服务40次,覆盖绍兴区、县(市)全域,服务人数3万余人次,扩大科普资源的影响力。暑期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开展2023绍兴市大学生暑期“家燕归巢”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共有11位越城学子作为展厅志愿者承担展厅管理、科普讲解、社会调查和科普活动等工作任务。还组织开展以“激情亚运 ‘鱼’你相遇”为主题的科普少年活动15场,百余位学生参与。

(二)展教结合,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是院士引领,成立绍兴市“院士科普工作室”。迭代升级科普模式,在院士专家工作站基础上,首创我省“院士科普工作室”,邀请张弥曼、陈翰馥、龙乐豪、胡保卫等多位院士入驻,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动员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推进院士科普基地建设。

二是科普活动,多措并举拓展科学家精神教育。策划实施科学家精神大道“走大道、讲故事、悟精神”宣讲活动,“我的科学家偶像”主题教育活动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受益群众5000余人;以钱三强为代表的核物理科学家们在科研道路上的爱国奉献精神为主题,自编自导主题科普剧《启明之星》。开发《声音的舞动》、《走进神奇的无线充电》、《探秘智能感应》等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5节。

三是展区建设,精心打造科学家精神展区。依托86位绍兴籍院士,绍兴籍院士展区以多样动态的展陈形式吸引着不同受众群体。今年,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策划完善科学家精神展区方案,扎实推进科学家精神展区建设。展区设置“家国科学路”“科技探究行”“筑梦新时代”三大主题分区,通过46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和展示、互动、教育等不同形式,充分体现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和“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科学精神。   

(三)深耕科普,品牌活动持续发力

一是开展交流活动,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高峰论坛——第十五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会议上作题为《多元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案例报告,分享联盟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探索实践与经验思考。开展“双减”之下科普场馆科学家精神教育展示交流活动。陈翰馥院士、王挺所长、王小明理事长等十余位专家,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部分会员,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代表,长三角地区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媒体代表等250余人参加。活动分开幕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主旨报告、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调研、科学家精神系列节目展演、主题报告等五个议程,全程通过新浪新闻客户端、中国科技馆科学教育网络平台、潮新闻客户端等进行现场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达49.13万。在人民论坛网、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浙江日报等10余家平台和媒体发布。

二是组织主题活动,展示科学家风采。组织开展纪念“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暨庆祝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冯长根,绍兴市政协副主席徐泳等领导嘉宾和市级有关部门及全市科技工作者代表共200余人出席活动。杨长风、姜杰、谭述森、杨元喜、刘经南等5位航天领域的院士给绍兴青少年送来寄语,航天九院捐赠一批航空航天模型,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院院长胡保卫等多位科技工作者代表上台通过歌曲、时装秀展示科技工作者风采。全国科普日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龙乐豪入驻“绍兴市院士科普工作室”,绍兴市科协主办、绍兴科技馆组织实施“科学牵手 梦想同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在绍兴市第一中学展开,龙乐豪院士以《中国的火箭与航天》为主题进行科普讲座。

三是参与科普活动,促进业务水平提升。绍兴科技馆高度重视科普工作,104名科普工作者积极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实验展演汇演等,以多种形式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曾荣获第四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一等奖的科学实验作品《盘月摆鱼》作为唯一一个科学实验受邀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闭幕式演出。自主创编“魔力科学秀”节目4个,演出100场,在节假日和传统节日期间推陈出新,开展寒假“大展宏‘兔’,玩转科学”、“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悦动五一”、“童心逐梦,科学追光”、“多彩暑假,共迎亚运”、国庆十月“追寻科技星光,礼赞伟大祖国”等各类主题活动累计200余场,共1万余人次参与。

四是推进数智场馆建设,加强线上科普力度。编制并完善数智科技馆方案,通过“一舱两端四平台”的数智科技馆建设方案,力争在做到数字化基础上做到智慧化。提升“爱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质量。参与抖音“探知科技馆”、“云游科技馆”和“普通人如何拥有魔法”等活动,并作为试点与抖音合作推流,在抖音指导下已尝试推出18期抖音视频。2023年,我馆已通过学习强国、中国科协、国家级学会、人民论坛、浙江日报等媒体、网站等发布信息累计433篇,对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等进行全面、持续报道。

二、特色工作

(一)完成全国科技场馆助力“双减”试点城市项目结题

一是举办全国科技场馆助力“双减”试点城市(绍兴)项目启动仪式,来自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实施单位以及联盟、中小学校师生代表参加。通过中国数字科技馆平台、绍兴名师网上课堂等,向全社会和绍兴42万中小学生同步播出,学习强国、浙江日报(潮新闻)、科技武林门、越牛新闻等刊发。中国科技馆调研绍兴科技馆助力“双减”试点城市工作开展情况。绍兴科技馆探索利用本地丰富社会资源通过科普途径开展服务“双减”的工作,组织一系列“双进”服务“双减”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积极推动科技馆资源服务“双减”工作,通过多种举措提升服务水平,圆满完成试点工作,初步构建了利用服务“双减”工作模式和“绍兴特色”科技场馆助力“双减”工作实践新样态,探索了“2+2+2”的特色机制、体系和模式,即协同融合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馆校结合工作体系和教师培训体系,科普活动模式和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成果。

(二)打造青少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品牌

一是以成功申报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为契机,做好科学家精神教育后半篇文章。二是首创科技馆“绍兴市院士科普工作室”,4位院士入驻。三是开展“双减”之下科普场馆科学家精神教育展示交流活动,250余代表参加。通过新浪新闻客户端、中国科技馆科学教育网络平台、潮新闻客户端等直播,观看人数达49.13万。在人民论坛网、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浙江日报等10余家平台和媒体发布。四是在2023“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第十五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上作青少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品牌相关报告。五是建设科学家精神展区,设置三大主题分区,通过展示、互动、教育等不同形式,构建“向科学家一样成长”科学教育体系。“绍兴籍院士”、“科学追星”荣获长三角科普场馆“十佳展览”、“十佳展品”。六是策划实施“我的科学家偶像”主题教育活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主题科普剧和5节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

(三)搭建科普国际化桥梁

科普国际化迈出新步伐,扩大科普国际“朋友圈”。绍兴科技馆受邀参加2023“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并作《STEM教育与当地文化融合的场馆实践》专题报告,选送的优质科普资源,如科普短视频、教育课程和自主研发的科普展览等,在“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BRISMIS)官网“网上展厅”新版块上线。

三、问题不足

1.科普资源城乡不均衡:绍兴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比较均衡,但也存在偏远山区相对落后的情况,这些地区的学生存在前往科技馆交通不方便、科普意识不强的情况,而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辐射能级有限,难以覆盖全市偏远山村。

2.缺乏专业的科普人才:目前科技馆科普工作者普遍缺乏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科普实践经验,缺少具备专业科学背景和教育经验的队伍。科普工作者大半是编外人员,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培训出一批稳定的科普工作者。

四、工作建议

1.拓宽科普教育的渠道和合作。积极拓展渠道和合作,联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推动与高校、科技企业、媒体、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扩大线上科普资源投放力度,实现区域共享科普资源,共同推动科普教育事业发展。

2.加强科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对科普人才的评价体系;建立科普培训机构,提供系统的科普培训课程;多方合作提供多源交流培训项目,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普人才。